全贏主義

English

所有參與者都贏,至少最小贏。

楊詩龍

定義

找工作

在資本主義的求職市場中,存在一個核心矛盾:

  • 資本主義的雙贏困境:當A和B競爭同一職位,公司C選擇A,A獲得工作與薪水,公司C也得到優秀人才,這看起來是雙贏。然而,落選的B卻一無所獲,可能陷入貧困甚至為了求生存而觸法,最終形成一個「勝者全拿」的零和遊戲。
  • 過度競爭的惡性循環:為了避免成為B,A與公司C會更努力地爭奪資源,這種過度競爭讓B更難獲得任何機會。
  • 全贏主義的解決之道:若政府能將部分稅金用於提供B「基本生存資源」(如免費午餐),讓B即使失業也能獲得生存保障,即最小贏。如此一來,所有參與者A、B與公司C都能從這個體系中受益,實現全贏。

為什麼要關心失業者的生存?

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一個在困境中的人,未來能為社會帶來什麼貢獻!

例如:

案例一:黃仁勳與輝達

在輝達(NVIDIA)創業初期,曾瀕臨倒閉。當時,日本遊戲公司SEGA的總裁入交昭一郎雖然終止了與輝達的合作,但卻慧眼獨具,以個人名義投資了500萬美元的救命錢,讓輝達得以開發出後來的成功產品。如果沒有這筆資金,輝達可能無法生存,更無法成為今日AI產業的巨擘。

案例二:詹姆士·哈里森 (James Harrison)

他被稱為「金臂人」,一生中捐血超過1,000次,挽救了澳洲超過200萬名嬰兒的生命。在他14歲時,一次大手術讓他獲得大量輸血,後來發現他的血液含有能預防新生兒溶血症(HDN)的抗體。

案例三:J·K·羅琳 (J. K. Rowling)

《哈利波特》的作者在寫作初期曾向英國政府申請社會救濟金,並在朋友的幫助下維持生活。如果沒有這份基本保障,這個世界可能就沒有哈利波特了。

全贏模式能帶來額外效益包括:

勞動市場更靈活

人們無須為生存而工作,勞動法規可更具彈性,有助於小型企業發展。

減少犯罪率

提供基本生存資源,能有效降低因失業造成的貧困,進而產生的犯罪。

從「工作」到「自我實現」

人們將不再為工作而工作,而是追求「自我實現」。即使是AI時代的來臨,導致許多人失業,這個體系也能為他們提供生存的保障,並給予他們學習新技能、重新投入社會的時間與機會。

下一個問題是,基本生存資源要提供多少?由誰來分配?


Allwinism.org